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不与外界人接触,减少人员聚集,是最好的防控措施。各地进行交通管制,社区限制人员流动等等,这给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暂停各项工作,将会影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面对这种困境,河南省镇平县人民法院员额法官李世顺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将现代科技运用到办案过程中,以“无接触”的模式审判案件,做到战“疫”、办案两不误。
“云间”开庭。2月15日,李世顺法官通过网络“云间”平台对原告王某与被告杨某离婚纠纷一案进行开庭审理。这起案件的开庭过程与以往的庭审有所不同,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均不坐在一个审判庭面对面的交流,而是各自处在不同的地方,通过网络在线视频的形式进行,彼此能够同步看到、听到所有人的现场图像、声音。法官先通过微信聊天、视频的方式与原、被告进行沟通,并指导他们如何操作手机微信小程序“云庭”参加开庭。
经过前期准备之后,法官在“云间”平台输入案件信息排期开庭,排期之后系统会分别给原、被告发送含有登录密码的手机短信,他们使用登录密码在微信小程序“云庭”进入开庭,法官和书记员则通过电脑登录平台。开庭程序与以往案件审理一样,原告宣读诉状、被告答辩、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一个过程都不少,而且庭审平台会自动录音录像,还有语音识别功能,自动录入开庭笔录。双方进行最后陈述后,法官点击休庭,先由书记员对笔录进行核对、修改,再分别发送原、被告查看并在手机上电子签名确认,最后由法官点击闭庭,庭审结束。
移动微法院调解。2月22日,李世顺法官通过微信对原告孔某与被告杨某离婚纠纷一案进行调解,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法官告知他们因新冠肺炎疫情,不能组织双方到法院现场签字确认调解协议,但可以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调解,确认调解协议。原、被告均同意后,法官约定第二天上午10时由双方登录移动微法院参与调解,并指导他们如何登录河南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如何实名认证等。
2月23日上午,李世顺法官先通过微信分别联系原、被告,让他们进入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移动微法院具有聊天和视频功能,与微信的功能差不多,在进入该案件的界面后,法官通过聊天询问双方是否在线。双方都在线后,法官通过“多方视频”模块发起视频,法官、原告、被告三方就进入在线视频模式,彼此能够同步看到、听到所有人的现场图像、声音,而且这个视频模式与微信视频不同的是它能自动把视频材料保存在后台,法官可以下载保存视频,并上传到案件电子卷宗永久保存。法官通过视频确认了双方身份,又进一步确认双方的调解意见。接着退出视频,法官进入“案件调解”模块,制作电子版调解协议,并将协议发送原、被告,由他们查阅并电子签字确认。双方签字确认后,系统会将信息反馈给法官,法官可以查看到双方电子签名后的调解协议并下载保存。至此,案件调解成功,法官将依据该调解协议制作民事调解书。
送达电子文书。案件开了庭,判决书出来了,送达又成了问题。2月26日,李世顺法官使用移动微法院解决了判决书送达问题。法官先将盖完章的判决书扫描成图片形式保存到自己的手机上,然后通过微信分别联系原、被告,指导他们如何登录河南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如何实名认证,并引导他们进入移动微法院。法官进入需要送达的案件,点击“文书送达”模块,将判决书图片上传系统,选择需要送达的当事人,点击送达,当事人在自己的移动微法院端就收到了判决书,他们点击查阅并签名,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签名后的送达回证反馈给法官,法官将送达回证下载打印并附卷,判决书即送达完毕。
李世顺法官的这种“无接触”式办案,案件当事人只需坐在家里拿着一部手机,就能参与全部诉讼活动,既适应了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又方便了群众诉讼,真正体现了人民法院“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诉讼服务理念。